CONTACT联系我们
  • 邮政编码:404000
  • 电话:023-58138448
  • 墓园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风水坝
  • 电话: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行业资讯
论中国人的孝道
发布日期:2021-02-04 09:28:45  点击:72次

     中国有一本《道德经》(即《老子》),是世界公认的除了《圣经》以外,译本语言种类最多的一本著作。

 

     《道德经》从现存最早的郭店版本算起,已经传承两千五百年了。

 

     《道德经》以及《孝经》等传统经典中包含的伦理思想和生存哲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孟子说:“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经被扬弃过,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当今社会的德育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如何弘扬立足当代、着眼未来的孝文化,则是放在当代中华儿女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弘扬孝文化,需要正确领悟传统孝道的真正内涵。众所周知,“孝”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道德理念。“孝” 作为中国伦理观的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孝”这个字最初见于殷墟卜辞。古文字学家说明“孝”字字形的含义, 上面一个“老”字,是老人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下面一个“子”字,表示儿子搀扶和服侍老人的形状。可见,早在中国文字初创时期,孝道已经有了明确的思想内容, 并且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孝的真正内涵就是人们对于自己在出生、成长过程中获得 的父母和长者的关怀与恩惠的感念和报答,是对于父母和长者在丧失劳动力、成为弱者以后的关心和扶持。

 

     至于被近代一些人诟病的《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鱼”、“郭巨埋儿”、“卖子行孝”、“割骨疗亲”等故事,不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后人对于“孝”的内容的一种诠释,是在特定生活条件中的一 种解说。决不能因为这些故事就认为孝是“吃人礼教”。“二十四孝”故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孝文化的材料,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发挥过教化的作用。它在强调孝亲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时采取了某些在今天看来极端化的表达方式,其本意原为强调孝亲的至关重要,本亦无可厚非。在双亲面前躺在地上,摇着拨浪鼓, 引父母开心的做法,这同今天出钱为父母买个电视机,让父母天天能开心观看相声和戏剧的内涵意义,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时代变化了,做法不同而已。人们自然不能够,也不应该以今天的生活方式来要求或者丑化历史上的人,不能以飞机和高铁来讥讽牛车和独轮车。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其次,弘扬孝文化,要将孝的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当中。

 

     当今时代,我们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将有助于从社会道德方面提升和完 善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上孝子贤孙的故事层出不穷。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孝文化作为 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生前敬爱母亲,关爱乡邻,1919 年,他心情沉痛地写了《祭母文》,纪念病逝的母亲。他说:“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1959 年 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韶山,请老人毛禹珠吃饭,向他敬酒。毛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邓小平同志赡养继母,胜似生母。邓小平同志的继母夏伯 根正直善良、勤劳一生,曾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救过好几名共产党员,与邓小平同志一家一起征战南北,文革住牛棚,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被全家人尊称为“老祖”。1997年2月19 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97岁高龄的夏伯根,不吃不喝,对先她而去的继子邓小平表达着深深的眷念。

 

     江泽民同志强调“以德治国”,在 2001年“七一讲话”中讲到,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就是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弘扬孝文化推进现代化”,这对于我们自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国体系,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 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一个家庭,如果都能够做到上慈下孝,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家与家之间团结友好,那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将何其高也。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养料”。“孝文化”乃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组 成部分,弘扬“孝文化”的正确内涵就是要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孝亲养老”、“尊老敬老”、以礼待人、与人为善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因此,弘扬“孝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孝文化还具备信仰意义。人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支撑,人的生存和追求,都需要有一种超越于个人生活之上的力量和目标来作为精神的寄托,否则,人在现实当中就会感到迷茫和无望,就会失去生存的要求,而且无法解脱。而传统的家族社会关系就是通过“孝”联结起来的一代代人的“生命共同体”,承担了缓解人的生死忧患和抒发生存迷茫的作用。因此,在中国,道以孝为道德之基,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

 

     第三,弘扬孝文化,需要青年的响应和支持力量。当代的中国青年,有知识、有能力、有视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态度,也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要理性接受,都要平和开放。他们对于儒家的正统思想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不再迷信,也不会全盘接受。他们对于道家的、佛家的思想也不再片面地判定为“愚昧的”、“迷信的”和“落后的”东西。正因如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思想必将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重放光芒。而其中,弘扬和传承孝文化则是重要的环节。令人欣慰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弘扬孝文化这个事业当中来了。

 

     试问,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他还能善待同志、热爱人民吗?一个对长期关心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家 庭都不珍爱的人,他还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吗?人们常说,一个对父母的生育和抚养不感恩、不讲“孝心”的人,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一个不讲良心的人,他有什么坏事干不出来 呢?一些作恶多端的不法分子,大多是出了名的忘恩负义的“不孝之子”。

 

     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 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 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这样的生活状态,既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何乐而不为?

 

     海角流连之际,蟾宫骋笔之时,想到我们中华传统的孝道越来越深入人心,孝行遍及神州,笔者的内心便感受到融融暖意……

上一篇:节哀
友情链接: 邵阳市殡仪馆泰吉宝藏公墓管理系统重庆公墓南充公墓重庆公墓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