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联系我们
  • 邮政编码:404000
  • 电话:023-58138448
  • 墓园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风水坝
  • 电话: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行业资讯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漫谈
发布日期:2021-05-24 17:18:46  点击:201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这个“礼仪之邦”美称的获得不仅仅是因为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视礼仪和礼节,讲究谦让有礼,而更包括了对于礼法的重视。对于礼法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又是对祭祀的重视。在古人看来,祭祀不简简单单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活动,而更是灵魂的事情,人们期望通过这种仪式,使自己离神祗更近,从而确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礼记·祭统》中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多礼俗中的首重;而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更是称“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也体现了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说文》中对于“祭”的解释是“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其实“祭”与“祀”在上古先秦乃至秦汉的时候都是分得十分详细的,他们把没有牺牲的祭奠活动叫做“荐”,杀牲祭奠的才叫“祭”。而在神位有屋且栽树的庙宇祭奠则叫“祀”。

《尔雅》里又说,祭特指天祭,祀特指地祭,其实祭祀互义,不必矛盾。在甲骨文中,把“祭”字写成“丁”状,为生殖符号男根的倒悬,象征创造生命的本源生生不息,已有父系氏族时代的浓重意味。

中国祭祀文化源头

在混沌初开的上古时期,在人们发现了身体和灵魂或许是分开的时候,人类意识到人有灵魂这件事情,并且也认为万物皆有灵魂。人的灵魂可以依附在自然万物之上的时候,原始的祭祀活动就开始了。

在近现代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的尸体上会有红色的矿石粉粒,这是因为人们把红色的矿石粉粒当做是血液,认为这样做可以使死者复活。而新疆岩画中突出女性生殖器的红色,可以理解是对女性经血的崇拜。现在的婚礼喜庆中崇尚红色,也是远古祭祀习俗的遗留。

而更为有趣的是,在大地湾一期文化的氏族公共墓地中,人们发现在一些儿童死者的陶棺盖会有一个小孔,这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人们相信人的肉体已经死亡,但是人的灵魂不死,人的灵魂在死后仍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自由出入。

既然万物有灵,人类的任何行动都会被这些神灵洞察和操纵,那么是不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影响神灵,让神灵的行为能够符合人们的意愿和愿望呢?于是,巫术和仪式就产生了,人们或用尊敬、讨好、屈服等手段来祈求鬼神保护自己,或是用诅咒、歧视和驱赶的方法来辟邪保身。第一种崇拜的态度形成了祭祀。而巫术之外的仪式呢,通常是舞蹈、念诵和提供祭品等等。

原始祭祀中的舞蹈,大多是人装扮成野兽,狂扭身躯,大声喊叫;或者是让一个心智未开的小孩装扮成人们要祭祀的鬼神,人们也会穿上奇装异服(其实上古的时候哪有什么衣服,无不是裹着两片树叶围成一个裙子)围绕着小孩手舞足蹈(取表意,不取“愉悦、高兴”之意)。这种原始祭祀的舞蹈后面演变成为了公众傩舞,戴面具,扮傩翁傩母作戏剧性表演,为取得的胜利组织集体的狂欢。继而发展为今天的民族戏剧舞蹈民间社火。

人们在这种原始的祭祀中,表达着祭祀最高尚的意义,那就是要去为了人类明天的美好祈福,在祭奠的哀思中重新思考,在狂欢的舞蹈里焕发新生的力量。在这祭祀神圣的背后,是灵与肉双重的盛宴,是诗与歌、乐与舞、画与符数千年来与宗教祭祀的并行创造。

天地崇拜,祭天祭地

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了多神崇拜,人们的祭祀对象也随之增多。在古代,各部族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互不统属。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天、地、人,所以众多的神灵可以分为天神、人鬼和地祗。

在古人看来,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万物之父。它控制着万物的生死祸福,甚至是人间的改朝换代。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自然产生了对它的崇拜和祭祀。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贫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他们都以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护。

祭天大约从周王的时候就有了,因此周王被称为“周天子”,所以要隆重地祭天。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集权制得到建立,祭天的权力和资格被收归到帝王家的手中,而君王的权威也通过祭天来得到加强,这种“政教合一”的趋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显现。而这种思想开出最为妖艳的花朵就是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的思想。

但是对于土地的祭祀就不仅仅是帝王家的专属权力了,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自原始农业种植以来,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土地和谷物的崇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和“稷”,“社”是土地之神,是人们祭祀共工之子后土有平九州之功;“稷”是五谷之神,祭祀后稷有饱万民之劳。社稷表示整个农业,而农业又关系到王朝兴衰,所以社稷成了国家政权的代名词。

祭地突出一个“亲”字,百姓会祭地,而祭地的时候的对象包括了与农耕有关的各神,甚至包括督促农耕的田畯之神、扑食伤害庄稼的田鼠、野猪的猫神、虎神,还包括堤防之神和水沟之神。

地上的神灵很多,人们要祭祀的对象也很多。有些神灵在人们心中并不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他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也会进行一些祭祀。除了祭祀地神、社神外,山林、川谷、丘陵供给民众生存需要的物资,都有功于人类,人们也会祭祀山神(山鬼)、水神、石神、火神等地界神灵。

慎终追远,祭祀祖先

原始社会便有了鬼魂的观念,经过长时间言语口传的渲染,祖先俨然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他们能于冥冥之中监视子孙的行为并加以佑护或者惩罚,子孙也深信经由祭祀的仪式和祭品的供奉,可使祖神保佑与赐福自身。因此,与祭天、祭社合为古代的三大祭礼之一的祭祖活动也就有了基础。

殷商时期人们尊崇的鬼神非常多,但对祖先神的崇拜却尤为突出。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表明,殷人对自上甲以来的祖先进行频繁复杂的祭祀活动。殷人的祭祖活动会用人祭,手段也是非常残忍的,如砍头、活埋,甚至把他们剁为肉泥,焚烧、肢解就更是常见。

祭祖活动在周代就已形成定制,周代也为后世的祭祖活动树立了典范,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

初时的祭祖除了死时厚葬及人殉之外,还要定期的供奉酒食玉帛,后来发展为烧纸钱供祖先花销。而祭祀也是给了祖先游荡的魂灵一个归宿。对祖先而言,由于他在冥冥之中影响乃至支配人间子孙的一切事情,所以子孙如有重要的活动或发生灾难,就要祈求祖先保护。同时对已故长者的敬畏,也使人们定时为祖先供奉衣食。如此代代相传,遂成定习。

春秋时期,祭祖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对祖先的敬畏与祈求已转化为“致意思慕之情”的伦理观念。秦汉时期,在平民社会中,祭祖与社祭成为一般百姓生活中及心灵上的寄托,社祭扮演着凝聚社会功能的角色,而在各个家庭中,祭祖则成为全年中不可或缺的行为。魏晋后,佛教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融入祭祖思想中,形成了儒佛整合后的时代面貌。

此后,又历经元明清朝,经过千百年的沿革变迁,中国古代的祭祖汇成了一种传统,历代相承,虽然偶有枝节增减,但其主流趋势俨然成形。在近现代中国的多数地区,祖先祭祀成为了各种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种。几千年间,对其他神灵的祭祀或淡漠或消亡,或并入佛道两教之中,惟有对祖先的祭祀历经千年而不衰。

友情链接: 衡阳市万福陵园 邵阳市殡仪馆泰吉宝藏公墓管理系统重庆公墓南充公墓重庆公墓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