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联系我们
- 邮政编码:404000
- 电话:023-58138448
- 墓园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风水坝
- 电话: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行业资讯
中国传统宗教祭祀建筑探究
发布日期:2020-11-27 08:20:19 点击:158次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有着醇厚绵延的历史文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宗教祭祀活动是社会个阶层重要的精神生活,它表达了人们的精神信仰。宗教建筑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像是一幅幅传神的画卷,记载着另一种风格特征的中国传统建筑。宗教祭祀建筑规模巨大,建筑精美,分布广泛,也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多、最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寺、观、祀、庙、塔。他们遍布山川大地,大量的使用木构、砖石建筑体系。
首先是佛寺建筑,从释迦摩尼创立佛教起,佛教经过漫长的发展壮大,开始传入中国,主要的活动形式是翻译佛经,以至于佛教流传很快,王室皇族,普通百姓都有所了解,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逐渐加深,各个宗派相继发展形成,如净土宗、法相宗、禅宗等等。其实在汉字中“寺”原始的含义是指古代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中国原本没有寺庙,由于外来僧人来到京师后,一般由官府安排下榻于鸿胪寺,后来世人专称僧侣供佛读经的地方位“寺”。再说佛寺的布局以及单体建筑的形式,不仅受到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而且受到本土建筑式样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制约。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佛教建筑,其中佛塔是在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般修建于寺庙的中央,随着佛教从习经到信奉佛的发展,佛塔逐渐从中央移到寺庙后部,甚至建在寺庙外。
隋唐时期较大的佛寺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法,按照轴线依次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大殿。建筑群的核心已经从塔变为殿,佛塔一般建在侧面或另建塔院。
唐代晚期密宗盛行,佛寺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还有刻有《佛顶胜尊陀罗尼经》的石幢。到晚唐时,寺院已经有钟楼的定制,钟楼一般在轴线的东侧,到了明代才普遍在轴线的西侧建鼓楼。五代时候出现了“田”字形的罗汉堂;转轮藏最早出现在南朝,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转轮藏在宋代建造的隆兴寺里;宋代律宗寺院出现了专门的戒坛。元、清两代在西藏和蒙古一带藏传佛教流行,但对中原佛教建筑的影响不大。流行在汉族地区的佛教一般称为汉传佛教。小的寺院称为“庵”(或为比丘尼寺院),大的称寺,更大的在寺院名称前加一个“大”字,如大慈恩寺、大相国寺、大圆满寺等。明、清时期又建立了以四座名山为圣地的道场,所谓的道场就是佛教的普法之地。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其次是道教建筑,主要是宫观建筑,现存数量仅此于佛寺。仿效佛寺建筑,但一般不建塔。它随着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而兴建不断演变,它是道士用来祀神、修炼、传教的重要场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至今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早期的道教建筑是修道者栖身的洞穴或者茅棚,非常简陋。流传下来的道教建筑基本上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演变而来,大多在中轴线上分布主要殿堂,很多道观的建筑布局,通常依山傍水,会点缀一些亭台楼阁。道观的殿堂内大多奉祀诸神,还会有一些壁画、题刻之类。道教建筑遍布各地,形成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宫观丛林,像北京的白云观、山西的永乐宫、甘肃羽泉观等都是著名的宫观。
最为有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武当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达到鼎盛。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被称为“皇室家庙”。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下图是武当山保存至今的道教建筑。
祀庙大多属于传统礼法建筑,这类建筑设计饱含文化意蕴,符合传统的礼度。中国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家族血缘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纽带,因而崇拜祖先、继承祖业的意识根深蒂固,祭祖是中国礼仪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建宗庙和祭宗庙历来都很重视。其中皇帝的祖庙叫太庙,一般朝官和平民百姓的叫家庙祠堂。家庙祠堂又分为两种类型,社会地位高的官吏绅士以及一些大家族,在住宅以外的地方单独建来专供祭祖之用的叫祠堂或宗祠,另一种就是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小家庭,在住宅中专设正堂以供祖宗牌位的叫祖堂或祖屋。中国人不仅仅是对祖先的尊敬,而且是借此礼现祖先的权威,因此很多重大活动都是在祖庙进行的。比如朝廷的庆赏封爵等重大政务活动,皇家成员你的生死婚冠人生礼仪都必须在太庙进行;平常百姓家除了婚冠丧葬等仪式活动外,家族聚会处理重大事务,家长执法教训子孙都要在祠堂中进行。就是说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当着祖宗的面,一方面表示凡事必告于先祖,“后人不敢专也”,一方面是借祖宗的权威来处理事情。
塔起源于印度,在梵文的原意是坟冢、圆丘。东汉时,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一开始是埋葬死者的坟墓,后来用以藏佛之“舍利”,又称“舍利塔”,用来收藏佛经和埋葬长老,称“经塔”“慕塔',逐渐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佛塔进入中国后与我国传统建筑相结合,塔的造型也发生了改变,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其中阁楼式塔数量最多,也是我国古塔建筑中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密檐塔、花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塔。塔一般都是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地宫和塔身是中国特有的创造。
在中国建筑中,礼仪制度和礼教思想始终影响着整体建筑风格,即使是外域流入中原的建筑,也会受到本土文化思想的影响,吸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