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政编码:404000
- 电话:023-58138448
- 墓园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风水坝
- 电话: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与古代的传统祭祀文化相比,当代祭祀活动存在许多问题。简短地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认识的缺位——许多殡葬行政管理部门和殡葬业者视一切祭祀活动皆是封建迷信,必欲去之而后快;另一方面是方法的错位——只会堵、禁,不会疏导、教育。许许多多完全不符合传统祭祀精神的祭祀形式大量出现,没人去管,也不知道如何去管。比如,有些人在出殡时请脱衣舞小姐来跳裸体舞,丧事大操大办,收取钱物“发死人财”;祭奠先人时,从烧草纸的冥钱到烧人民币形状的冥钱,到烧存折、别墅、轿车等等,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祭祀礼仪的精神。
祭祀是人们体悟生命尊严,知恩报恩的自然情感流露,折射了国人的生命信仰,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与草根特色。在传统社会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科学昌明,技术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也不断更新,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改善的同时,精神家园却不见得殷实。科学与人文应该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人们生活才有真实的幸福。至于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荀子的主张,或许对我们殡葬行业会有所启迪。
有人问荀子,发生了日食、月食,百姓就要敲锣打鼓去祈祷;天大旱不雨,人们又抬着草垛去游行,去跪拜,去求雨;遇上大事不能决断,就要去求巫师占卜……难道这不是在敬神请神发威佑护吗?荀子说:“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就是说,做这些事情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并没有认为这样做就能得偿所愿了,这不过是一种文饰,为增添一种氛围罢了。比如天不下雨我就去求雨,其实并不是我求了就一定可以得到,天就肯定降雨,不会的。只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很质朴的阶段,要用很多东西去装饰它,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这就是荀子所谓“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君子很清楚,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文饰的东西,而百姓却以之为神。荀子强调,“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就是说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文饰是很吉利的,若把这当做神就会很凶。在荀子看来,天旱祈雨、大事问卜这种带有强烈原始宗教色彩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礼仪,不要把它看做是一种求助于神灵的信仰仪式。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殡葬事业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无论往生,抑或今世——活着,要以礼相待;过世,安葬、祭祀,仍要以礼相待,给他(她)以尊严,让他(她)在生前死后都能受到身为“万物之灵”的礼遇。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再强调的一种人文精神,尤其是后者,对逝者的尊重与敬畏,更是我们殡葬行业得以维系的根本理念。试想一想,如果人们对死去的亲人不安葬、不祭祀,社会还需要殡葬行业吗?如果人们不再祭祀,殡葬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殡葬行业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祭祀是否是迷信、是否资源浪费的争论,而在于我们的政府部门如何进行正面引导、如何规范管理。
城市公墓。如上所述,祭祀是人们知恩报本的情感自然流露,管理部门只能正面引导,不能封堵。比如,在清明时节,人们去公墓祭祀亲人,往往会带上香纸果鞭肉等祭品,供奉丰盛的祭品,让先人美美地享用,但这对公墓的卫生、安全等管理,提出了挑战。若不让祭扫人烧纸燃鞭,对方不答应;一旦放任自流,火灾随时发生。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某公墓的做法就化解了这一矛盾——不让遗属在坟上烧纸燃鞭炮,管理处特建一祭祀场,场内设立七八百个独立的祭祀台,供遗属摆放祭品、焚纸燃香祭酒放鞭炮等。该祭祀场是封闭的,四周有围墙,围墙上写着醒目的标语:“养育之恩重如山,缅怀之情长似水”,“不忘先人恩,永怀孝子心”,“知福惜福,感恩报恩”,“向孝亲敬祖的人们致敬!”等。清明节几天,公墓园林里广播不断播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人文典故,以教化来人,对他们进行心灵洗礼。除此之外,在该公墓园林——生命纪念园入口处,还进行“鲜花换纸炮”活动,倡导市民文明祭扫,提倡用花祭代替焚纸燃鞭炮。这种做法,就是用“疏”代替“堵”的管理办法,既让逝者亲属祭祀了祖先,获得了道德上的涵养,也维护了墓园的安全和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