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联系我们
  • 邮政编码:404000
  • 电话:023-58138448
  • 墓园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风水坝
  • 电话: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行业资讯
民间丧仪的儒佛道融合的特色
发布日期:2021-11-14 17:19:13  点击:165次

民间丧仪是儒佛道三家文化要素的综合体现,它的主体是儒家的,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佛教和道教的文化要素,形成一种综合性文化进行民俗展示。

佛教对民间丧葬习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一是在生死轮回的观念上,二是佛教各种超渡死者亡魂的仪式在民间丧葬习俗中的广泛应用。比如民众普遍应用的“做七”仪式,又称“七七追荐”或“水陆法会”,由于轮回观念,民众相信死后还会转生,七七追荐就是从人刚死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期,到第七期必定再生。由于从死到再生之间的祸福不定,死者的亲属要每隔七天请僧道为死者诵经超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其中,三七和七七的内容是放焰口。放焰口是一种追荐亡人的一种宗教仪式。焰口,是佛教对一种鬼的称呼,因其咽喉细如升,口里喷吐火焰,故名。焰口,又称面燃,佛教说其口吐火焰,面目被火燃烧,故名。佛教认为凡是鬼,都受苦受难极大,需要超渡。佛教经典中有《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就是超度此鬼之经卷。佛教说的放焰口,就是通过一定宗教形式,念上述经卷,可以超度焰口脱离苦难。俗说为了避免死者投生饿鬼,丧家应遍施食于鬼神。其仪式通常是在黄昏时举行,时,取一净器,盛以净水及少许米饭糕饼之类,右手按器,口念经咒,后称如来名号;再去食器,泄净地上,以作布施,超渡饿鬼。在山东乐陵孔镇的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中,当地人说没有僧道参与的超渡仪式,但我发现他们的送浆水仪式和佛教的放焰口颇为相似,我相信它其实就是放焰口仪式的变形,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民众的选择变成了现在的这种简化形式。

民间丧仪是儒家、佛教与道教等的文化要素综合体现。在民间丧仪及其范围的扩展中,我们看到了民间丧葬和祭祀仪式中反映了儒佛道三家文化要素的综合应用,在民间丧仪中,从始至终都是用中国古代宗法、孝道观念和儒家的“事死如事生”的思想体系指导,从寿终正寝到最后下葬,甚至葬后的祭祀活动,无一不按照儒家的礼仪规程进行,虽然在某些步骤上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核和本质是相同的。比如乐陵丧葬仪式中起灵前的摔瓦仪式,在河南新乡地区就变成了“摔盆”。在具体的礼节方面,依然承袭着儒家的男女有别,礼分先后的原则,这才出殡次序和下葬过程中反映尤其典型。同时,我们在民间丧仪同样看到了道家和道教的色彩,道家秉持着自然的生死观,认为人的生死和太阳每天的升落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我们在丧葬仪式中看到了闹丧的娱乐成分,人活着的时候要娱乐,死了同样也要娱乐,在这点上,表现最典型的要数丧事中的“老喜丧”,老喜丧就是民间把为高的老人的丧事当做喜事来办,所以老喜丧又叫“白喜事”,与结婚的红喜事相对,合称“红白喜事”。在丧葬仪式的娱乐成分中,不仅继承了道家的生死观,还有来自佛教的深刻影响,表现在佛教对民间丧葬的介入和对道场娱乐化的创造发展。南北朝时,佛教在民间日益盛行,佛教把“七七斋”带入民间丧葬中,佛教大肆宣传,说人死之后,一定要做道场功德,如此才能灭罪升天,否则要下地狱,受锉烧春磨之苦。僧人们在做道场时为了吸引观众和信徒,除了念经外还会做一些表演性的活动,增加了做道场的娱乐性,后来道教也设道场做“斋蘸”,后来民间在办丧事时和尚道士一起请,道场一同做,久而久之,丧事必行佛道渐成习俗。

此外,在中元节俗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儒佛道的结合。中元节来源于古代秋尝节俗,佛教把佛教内部的佛蜡日(佛历以七月十五日为岁末,七月十六日为岁首)演变为孟兰盆会,并目连救母来迎合中国孝道文化,使盂兰盆节成为僧俗孝敬祖先的节日。同时,道教把七月十五作为地官的诞辰,中元节名由此而来。

友情链接: 衡阳市万福陵园 邵阳市殡仪馆泰吉宝藏公墓管理系统重庆公墓南充公墓重庆公墓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万州风水坝公墓网 渝ICP备18001449号-1 联系电话:58138448;58413624

技术支持:重庆天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